目前我国农村公益性墓地普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绿化覆盖率偏低、尚未从生态和经济角度关注公墓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等问题,一些公益性墓地长期无专人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
积极倡导深埋不留坟头或植树作为标志并因地制宜地选用经济林木进行绿化的新型葬法,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经济林木的良性循环利用,增加农民经济收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土葬改革区,作为传统墓葬的改革,将遗体(或骨灰)用可降解的葬具装殓后深埋地下,地面植树以为纪念,遗体(或骨灰)进人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实现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的良性循环,是殡葬文化与环保理念较为完善的结合。
民政部门可会同农业、林业、国土、规划等部门,通过立法将这种以生态葬为核心的绿色殡葬作为殡葬改革的模式之一,规划建设公益性或经营性生态墓地,将公民安置骨灰(或遗体)的权利与植树造林的法定义务联系起来,使传统土葬侵占土地的“老大难”问题以及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缺乏广泛群众基础和内在动力的深层次问题得以解决。
祭奠是遗体(或骨灰)得以处理后的一系列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重要殡葬礼仪。绿色殡葬提倡以文明节俭的方式缅怀死者、寄托哀思。如祭莫活动不设祭品,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祭奠用品,而以敬献鲜花、植树栽花种草、培土浇水和整饬环境为主要内容。
近年来已有数百家殡葬服务机构推出网上公墓服务活动,创新出“家庭追思会”“代客祭奠”“网上祭奠”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集中实地祭奠而引发的交通、安全、环境等社会问题,新的文明祭奠形式正伴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逐步深人到公众生活。